前几天读大唐兴亡300年时,读到了一个在安史之乱时极具争议的人物,张巡,史称其“博通群书,晓战阵法”,志高气脉,不拘小节,“所交必大人长者,不与庸者合,时人叵知也,”
他曾因为不肯献媚于当朝宰相杨国忠,不屑的说“如今朝刚不振,何必在朝为官?”毅然舍弃在长安做官的机会,选择去河南一个县城做了县令。
可是就是这个小小的县令,却又在安史之乱,大唐各地官员都纷纷投降安禄山时,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对李唐江山的忠诚,安史之乱爆发后,张巡的顶头上司太守杨万石也投降了安禄山,也逼迫着张巡和他一起投降,而张巡却率领本县仅有的数千名吏民揭起了反抗安禄山的大旗。
按说这样的一个不畏权贵且舍身取义之士,毫无疑问他是值得歌颂和赞扬的。他又有何争议呢!
原因是这样的,在选择不投降安禄山而选择守卫大唐江山的那一刻,他注定就没有了安稳日子可过了。
他率领着一千多臣民、兵吏不仅需要抵抗安禄山的叛军还要抵抗大唐已经开始叛变的临近县令官兵。在没有援军且后来长安已被攻破,唐高宗已经逃往四川的情况下也从未起过投降放弃的心。
就这样靠着顽强的意志和得当的战略,一次次以少胜多战胜了叛军,
可是在没有援军且长期得不到朝廷粮草支援的张巡就是战略再厉害,意志再坚定也扛不住叛军的持久攻城。
在坚持了近10个月之时,城中被围的官兵已经没有任何食物可以充饥了,满城能吃的连老鼠都没有放过一个,就在这时张巡选择了吃人,他带头把家里的妻妾杀了给兵吏们吃,从此这座城成了人吃人的人间地狱,据统计这座城的守军在最后两个月里,被吃掉的老弱妇孺多达三万人。
与此同时,叛军依旧没有停止攻城,整个城中一千多名守军最后只剩下400名老弱病残,气息奄奄的病号。
最终张巡还是因没能等到援军,所守的县城不得已被攻破。他也绝望被杀。甚至在被杀时还不忘向西遥拜,大声喊道:臣力竭矣,不能全城,生既无以报陛下,死当为厉鬼以杀贼。
虽然城最终被攻破,但他守卫的县城作为当时重要的财富、交通重镇,他10个月之久的顽强抵抗也为李唐后期的重新夺回长安打了基础。
看完这一段我不禁为张巡宁死不屈的气节而深受感动,我想在那样一个看不到希望的环境下,在周边县令纷纷选择投降叛军时他能意志坚定的守住他的信念,应该是极少一部分人能做到的吧。而他最后的带头吃人让他成为了中后唐甚至至今都极具争议的一个人物。
读到这段故事的时候我在想,人总是被分为好和坏,其实人就是个复杂的好坏并存的物种吧!张巡既是在道德标准里可以舍身取义的勇士,也是可以为了达成自己信仰而残忍杀害自己老婆家人的极其残忍之人。
分享完这个故事我想说,我开始尝试去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或狭隘,或豁达,或自私,或无私…
总之不再单一的去评价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了!
推荐阅读: